新中国成立以后,协昌的“无敌”、阮耀记的“飞人”生产发展迅速,并逐步在全国形成了销售网络。而1950年开始的三年朝鲜战争还客观地推动了缝纫机、特别是工业缝纫机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东北军服厂,并下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用缝纫机,以解志愿军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行业内首家公私合营的上海惠工缝纫机厂(原名上海惠工铁工厂)的肩上。当时的上海,正值美蒋发动“二六”大轰炸,城市普遍停电、停水,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为了完成工业缝纫机的研制、生产任务,“惠工”厂的职工夜以继日辛勤工作。困了,就倒在机器旁打个盹。没有电,就手拉皮带进行生产。靠这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惠工”厂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工业缝纫机,有力支援了朝鲜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
缝纫机在中国的发展
访问次数:2167 发布日期:2015-06-18 16:51 【关闭此页】